山东海逸致力于工业固体废弃料的综合利用。


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省经信委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7-08-31 | 浏览次数:65

为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要求,制定本规划。

 

围绕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加工、化工、建材、造纸、纺织、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医药等十二个重点行业,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技术、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模式建设,建立循环经济工业体系,重点培育40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2种循环经济示范模式,推动我省工业经济向低投入、低排放、低消耗和高效益转型。

 

1、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实现源头削减。推广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淘汰或减少高耗能工序。用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改造现有炼铁、炼钢、轧钢等系统,推广连铸连轧、热装热送、熔融还原炼铁、低温余热利用等先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创新废物深度资源化技术,完善钢铁工业静脉产业链。推广应用转炉、烧结余热蒸汽发电技术,建立余热——发电产业链。推广煤气干法除尘、现代粉体加工和新型生态建材生产等技术,建立钢铁——废渣——建材、采矿——尾矿(矿渣)——建材产业链。应用高炉、转炉冷却水闭路循环技术,构建钢铁工业水资源梯级利用产业链。大力推进蓄热式加热炉等新技术,建立能源梯级高效利用产业链。

 

充分发挥钢铁工业的钢铁生产、能源转换、社会大宗废物消纳处理三大功能,以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契机,构建以钢铁生产为中心,与交通运输、外贸、石化、建材、能源等相关行业有机协调以及与社会生活共享资源的链网体系,着力培育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强化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过程的源头减量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铝行业中推广管——板式降膜蒸发、多管道溶出等工艺技术。在黄金行业中加大细菌氧化、原矿焙烧、加压氧化、高效闭路循环设备和节水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铜行业中重点发展绿色铜冶炼工艺技术,提高矿石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冶炼回收率、加工材成品率,减少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产生和排放。

 

突破有色废物中贵金属深度资源化关键技术,完善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推广从赤泥中提取硅、氧化铝和苛性碱及贵金属元素等深度资源化新技术,建立赤泥——硅——氧化铝——碱——贵金属、赤泥——硅——氧化铝——碱——建材产业链。鼓励铜冶炼渣提取铁合金、阳极泥提取稀散金属、电解液回收镍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建立铜冶炼渣——铁合金—

 

—微晶材料及矿渣水泥等环保建材、阳极泥——稀贵金属和多金属提取——深加工等产品产业链。推广应用黄金工业矿渣和氰化尾渣的铜、银、铅等多元素回收利用技术,建立氰化尾矿——贵金属、黄金矿渣——贵金属等产业链。开发有色工业水利用优化集成技术,加强冶炼废水的处理和尾矿排水的循环利用,建立水资源梯级利用产业链。充分利用冶炼烟气及余热,建立烟气回收——硫酸——硫酸钾联产PVC、烟气——热电产业链,培育完善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坚持黑色煤炭绿色开采、高碳行业低碳生产的理念,推行绿色化生产。加大矿井生产技术的清洁化改造,采用“保水开采”技术、边角煤和薄煤层开采技术、煤炭洗选技术、“三下”采煤技术与减沉技术、采空区充填开采技术、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以及减少矸石产生与排放等减量化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采出率,实现产品升级无废物、高效生产无排放、充填开采无沉陷的“三无”目标。

 

创新煤炭工业的链接技术,扩展和完善煤基产业链。以煤炭采选和精深加工为主,上游加强与服务业、煤炭设备制造业的联系,下游延伸与电力、煤化工、冶金等相关产业的链接,建立煤炭设备制造(服务业)——煤炭开采——电力,煤炭设备制造(服务业)——煤炭开采——煤化工,煤炭设备制造(服务业)——煤炭开采—冶金等产业链。

 

完善废物高附加值再利用产业链,提高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率。突破煤矸石高附加值再利用关键技术,建立煤矸石——热电、煤矸石——土地修复、煤矸石——建材等产业链。加强矿井水、水热资源双重利用及其与太阳能高效复合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建立矿井水——热泵(太阳能)——水热资源利用产业链。推广井下清污分流、水仓预沉等技术,实现矿井水的原位循环使用。加强煤层气地面开采、采空区煤层气抽采、低浓度煤层气提纯、乏风煤层气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建立煤层气——燃料、煤层气——化工、煤层气——电力产业链。以矿区地表塌陷的生态修复为重点,把固体废物的利用和矿区生态建设相结合,

 

形成煤炭生产与生态修复同步发展的良好运作机制,培育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电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推广干除灰、水资源梯级利用等先进技术,加大煤炭、水等资源的消耗管理力度,实现废物的源头消减。采用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降低煤炭消耗,提高发电效率。加强对燃料的选择和净化处理,推广洁净煤技术,提高环保装备水平,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粉尘和灰渣的产生与排放。

 

充分利用废物和清洁能源资源,丰富电力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发展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能、沼气等清洁能源项目,建立清洁能源——电力工业产业链。加大余热、余能回收和循环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发展热电冷联产、热电煤三联供等技术,搞好循环冷却水供暖,建立电力工业能源梯级利用产业链。联合配置新鲜水、中水、废水资源,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产业链。推广脱硫石膏生产硫酸、新型建材等新技术,建立脱硫石膏——硫酸、脱硫石膏——建材产业链。鼓励灰渣用于市政建设、土壤改良及建材生产等项目的推广,建立灰渣——建材、灰渣——肥料产业链,进一步发展电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石油加工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加快石油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石油炼制装置的开工负荷和换热效率,减少加工过程能量损失,降低石油加工业的生产能耗。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乙烯裂解炉,推广新型催化剂、高效节能设备,全面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

 

强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上游产业与石油加工业的联系,鼓励催化、裂化与气体分离装置接续成龙,燃料油和化工产品复合成网,建立石油——烯烃——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链,重点培育石油——三苯——深度化工产品(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涂料)、石油——对

 

二甲苯——对苯二甲酸聚酯切片(PET)——化纤产品、石油——邻二甲苯——苯酐及其下游增塑剂产品链。

 

创新石油焦气化燃烧、干气回收制氢、废气制硫磺、能量系统优化、重油乳化、高效燃烧等高值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建立干气制氢、废气制硫磺、能量梯级利用等特色静脉产业链。普及应用催化裂化烟气能量回收、火炬气等回收利用技术,提高副产品及余热、余压、中水等的综合利用率。建立催裂化烟气——余热回收、催裂化烟气——煤气生产——合成氨,以及废水的深度处理与高效回用等产业链,丰富和拓展石油加工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6、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加强化学工业的生态设计和生命周期评价。推广清洁原料、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煤化工、盐化工、橡胶加工以及化肥工业的工艺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原料使用量和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量。

 

鼓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化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重点提升化学材料的技术层次,优化农药、化肥等化工产品的品种结构,拓展新型精细化工产品品种,纵向延伸产品产业链。   加快发展焦炉煤气生产甲醇、合成氨等煤化工产品技术。发展以劣质煤和煤矸石为原料的煤气化多联产技术。加快推广以高纯镁盐和化学肥料为主产品的苦卤综合利用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梯级利用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物质消耗。强化化学工业与有色金属、建材、冶金、纺织印染、造纸等产业的横向链接,构建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7、建材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推广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垃圾技术、低氮、富氧、全氧燃烧、水泥生产粉磨系统技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等工艺技术,减少废物的产生与排放。推广高效节能细粉磨和助磨技术,提高水泥熟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充分利用废物原料,延伸生产过程产业链。鼓励企业利用煤矸石、页岩、泥岩、粉煤灰等材料替代粘土配料,利用矿渣、粉煤灰、磷石膏、赤泥、铜渣、电石渣等工业废渣,作为原料和混合材料生产水泥,建立工业废渣——水泥产业链。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环保型轻质板材的新技术,建立农业废物——建材产业链。鼓励建材产品向深加工发展,推广应用干粉砂浆、预拌混凝土。开发太阳能用玻璃、风力发电机用玻璃纤维布、节能保温中空玻璃、新型墙体、装饰装修、功能性无机非金属等新材料,拓展建材——环保、电子信息、物流等相关产业链。提升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推广玻璃、陶瓷工业余热利用技术,丰富和发展建材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8、造纸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推行生态设计,鼓励绿色原料、绿色助剂和绿色生产工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无氯漂白、化机浆废水零排放等清洁工艺及本色非木浆等清洁产品。

 

延伸产品产业链,提升造纸行业生态环境效益。合理使用麦草资源,适当利用棉杆、玉米秸秆、芦苇、芦竹等非木纤维浆原料,鼓励使用废纸资源,建立废物资源化与再利用原料产业链。

 

强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完善造纸行业静脉产业链。推广造纸废水循环利用、废蒸汽高效回收利用、厌氧污泥发电、黑液直接利用、有机废物堆肥或焚烧、废渣高值利用等关键技术,建立以废水农灌、白泥脱硫、污泥堆肥、固废做建材、沼气发电为代表的特色再利用产业链,丰富和完善造纸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9、纺织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从设计、生产到产品服务减少资源投入,实现纺织行业的废物最小化。注重低碳设计,全面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各方面,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大力推进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黄(亚、汉)麻浆纤维、阻燃粘胶、高湿模量粘胶、高白/细旦/差别化粘胶和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等环保、可降解、可再生生物质纤维产业化进程。

 

强化废物回收利用,完善静脉产业链。研发推广染料回收和碱回收技术,实现染料、碱的回收利用。积极开展废旧纺织纤维及废旧聚酯瓶片的回收再生利用。将废水进行分级处理和分步回用,构建水的梯级利用产业链。开展余热回收利用,建立能源梯级高效利用产业链。   利用企业链、资源链、产品链加强产业间的系统耦合,通过产业的“产需链接”,带动化纤、农业、环保、医疗、广告、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纺织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0、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利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推广精密铸造及机、电、液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污染减排和资源能源节约。以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机床工具、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石化通用机械、机械基础件、重型矿山机械、食品包装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内燃机、轻工机械、纺织机械及其他机械等为延伸产品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前向加强与生态设计、后向加强与生态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的关联,建立设计——装备制造——服务的产业链。

 

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和现代制造服务业,提高资源产出率。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矿山机械设备再制造、办公设备再制造、油井钻探设备再制造示范企业。采用激光熔覆、电镀热镀等表面修复技术对废旧机电产品、关键零部件等进行资源化再生产,延长产品服务寿命,建立机电产品——修复再生——再利用产业链。支持企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培育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1、新能源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研发光伏、光热技术与产品,推广太阳能光热、光电与建筑一体化及农业生产太阳能高效利用技术,建立太阳能——建筑、太阳能——社会生活、太阳能——工农业生产等产业链。大力发展风电技术与设备,积极推进风电基地建设,建立风能——电力产业链。   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推广秸秆、燃料作物、食品加工残渣、屠宰养殖废物、居民生活垃圾的供热和发电技术,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应用,建立生物质能——供热、生物质能——发电产业链。

 

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的高效利用为契机,强化与材料制造业、能源产业、技术服务业之间的联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立新能源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2、新医药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源头削减资源能源消耗。应用高效分离与纯化、超临界萃取、过程自动化、微囊化及靶向化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医药工业技术水平,强化原料预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延伸产品产业链。依托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品、海洋资源、化学合成原料等多种原料,稳定生物制药、海洋医药和化学制药等原料供应产业链。

 

提升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降低医药行业的资源环境风险。研发医药行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建立废水——饲料蛋白——养殖业废水梯级利用产业链。合理利用废料、活性污泥,推进药渣肥料化,建立药渣(污泥)——肥料产业链。加强医药行业与农业、设备制造业、物流和医疗卫生业之间的联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立新医药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上一篇:淄博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市政府
 下一篇: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务院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