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逸致力于工业固体废弃料的综合利用。


赤泥的排放与堆存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7-12-02 | 浏览次数:147
在赤泥还不能大量利用而必须堆存的情况下,需建设赤泥堆场使赤泥集中堆放。赤泥堆场有4种类型,即平地高台型、沟谷型、人工凹地型和排海型。前三种方式为陆地堆存,而靠海的氧化铝厂以往采取向海底排放赤泥的方式,如法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氧化铝厂都采用过此种方法。陆地堆存一直是处理大量赤泥的主要方法,陆地堆存有两种方式,即湿法堆存和干法堆存。我国的氧化铝企业一般都有自己专用的氧化铝堆放场,堆场形式包括沟谷型(如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赤泥堆场和中州分公司烧结法赤泥堆场),平地高台型(如山西分公司湿法赤泥堆场及广西分公司干法赤泥堆场)和人工凹地型(如利用石灰石采坑作堆场的山东分公司第二赤泥堆场)。
 
 
湿法堆存是较为传统的赤泥堆存方式,是将赤泥及附液以3.0~4.0的液固比(固体含量为20%~ 25%左右)用隔膜泵和管道由氧化铝厂送到赤泥堆场,附液经澄清后返回氧化铝厂。即赤泥经多次洗涤,由沉降槽沉降分离并进一步脱水得到赤泥滤饼,经加水稀释后,由隔膜泵或活塞泵经管道送到赤泥堆场,赤泥浆由排放口排入赤泥库内,浆体中的泥粒子借重力自然沉降分离,湿法赤泥堆场采用回水塔收集澄清附液。回水塔的不同高度上开有若干入水口,含碱的上层附液通过回水口收集后送至回水泵房。随赤泥固体面上升,用木楔将不用的入水口塞住,防止赤泥进入回水塔。约80%左右的附液可通过回水系统返回氧化铝厂回收利用。
 

干法堆存的赤泥附液约为湿法的1/5,该技术最早由德国学者提出,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由德国联合铝业公司及美国铝业公司澳大利亚分公司最先开发利用,逐渐为世界各地氧化铝厂采用,我国自90年代由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当时的平果铝厂)首先采用。干法堆存的流程是:多次洗涤后经沉降槽分离的赤泥浆固体含量在30%~40%左右,再经进一步脱水,使固体含量提高到55%左右,赤泥滤饼经机械强力搅拌,使其动力粘滞数由l00Pa·S左右降至l0Pa·S以下,用隔膜泵或油隔离泥浆泵经管道送到赤泥堆场。进入干法赤泥堆场的60%的赤泥附液将蒸发而不能回收,赤泥堆上部无长期积水,在堆场内一部份(约60%)由于表面蒸发而损失。另一部分通过底部砂石排水层疏排进入附液收集系统。从赤泥分离的附液和堆场内的雨水经收集系统收集后,由泵经回水管网送回氧化铝厂利用。赤泥逐渐干化,自身稳定性增强,不会发生赤泥附液流失污染环境,是目前处理拜耳法赤泥的最好方法。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重视,近年来,国外已有氧化铝厂将赤泥由管道输送到堆场附近,经压滤系统进一步过滤,使赤泥固体含量达到75%左右,再用皮带机或卡车等送入堆场。这样处理的优点是赤泥可堆放于平地和山坡,赤泥压实后渗透性很弱,赤泥底部不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渗措施,而且有效减少占地,利于场区及周围的环境美化。国外一些近海岸建设的氧化铝厂,如澳大利亚昆士兰氧化铝厂和西澳一些近海岸建设的氧化铝厂,利用靠海的优势,用海水对赤泥进行洗涤,将赤泥含水的PH降到l0以内再进行堆放,可相应减少赤泥堆场建设(防渗)费用。
 
 
 上一篇:赤泥利用与现状
 下一篇:赤泥规模化利用的困难